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儿童的健康问题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然而安全用药又极易被忽视,当孩子生病时,很多家长常会因为病急而乱投医,陷入用药误区,导致不合理用药从而引起严重后果。
儿童安全用药现状 我国每年 30000儿童因用药不当变成聋儿;
每年约 7000 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
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9%,是成人的2倍;
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更是率高达24.4%,是成人的4倍;
我国儿童专用药占比1.7%。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原因 儿童用药方式错误
调查显示,84.9%的儿童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多数家长安全用药意识匮乏,不合理用药甚至错误用药频现。例如很多家长自行加减药物剂量,有所好转后自行停药,还有些人在给孩子吃药时,将药掺在牛奶、果汁中等,这些不合理的用药都极易引起儿童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的甚至危及儿童生命健康。 儿童专用药品种少、规格少
研究显示,我国 3500 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剂型仅占 1.7%。由于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因此生理结构与成人有很大区别。目前我国的儿童用药绝大部分非儿科专用,现有的可供儿童使用的药品品种、剂型及规格极少,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加剧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频发。 儿童用药缺乏科学指导,儿童药品说明书标识不规范
家长及医护人员一般都是按照药品说明书给儿童用药,但是目前很多说明书存在信息标注不全、内容宽泛模糊、安全性信息少等标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儿童用药缺乏科学指导。《药品管理法》要求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儿童用药个体化差异
儿童用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药物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是因人而异的,研究表明儿童用药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患者的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变异与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有关。其他比如患儿体重、性别、种族、年龄、遵医嘱程度、疾病史和用药史等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安全用药及基因检测药物进入体内后,需经过吸收、分布、代谢、转运至脑内靶点位置发挥作用、最后排泄,这一系列过程都有基因的参与,影响药效的发挥。当药物经肝脏代谢时,受到代谢酶P450基因、毒性相关基因等的作用,导致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等过程的个体差异,最终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儿童的基因特征决定了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用药效果。根据药物代谢能力不同,临床一般会分四种代谢类型:超快代谢、快代谢、中间代谢和慢代谢,由于影响药物代谢酶基因的差异,不同的孩子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也会不同,有的孩子药物在体内代谢快,可能会使得药效降低或使药物无效,有的孩子药物代谢慢,可能会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聚,严重的更会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对儿童进行个性化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药物基因组学在个性化用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检测某些特定基因型,医生“量体裁衣”式地对病人实施合理用药。由于儿童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比成人更谨慎,儿童更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例如,孩子发烧时服用的退烧药布洛芬是由CYP2C9基因作为主要代谢酶,而CYP2C9*3突变会造成布洛芬代谢活性降低,如果孩子是*1/*3型携带者,口服布洛芬的清除率大约是*1/*1野生型的50%,如果是*3/*3型,口服布洛芬的口服清除率仅是*1/*1的20%。通过儿童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来指导用药,相比于传统用药,能更安全有效地评估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快慢情况以及预测儿童对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规避儿童用药风险,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聚致儿童安全用药解决方案
当前分子诊断技术百花齐放,如一代测序、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核酸质谱、二代测序等都广泛应用于药物基因检测。其中,核酸质谱作为多基因多位点检测平台,具有准确度高、检测通量大、操作便捷等特点,相较于其他检测方法,在降低了检测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尤其适用于解决儿童安全用药的基因检测问题。聚光科技旗下聚致生物GeneTOF系列核酸质谱平台助力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可提供完整的仪器、软件、基础试剂、耗材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帮助医生针对儿童在呼吸、感染、消化、精神、内分泌等不同应用场景下进行精准用药指导,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让儿童获得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建议,降低医疗风险,缩短治疗周期,并且从实际中节约治疗费用,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e for Africa. Guide for developing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policy and strategic plan[EB/OL].(2014-12-10)[2014-12-24].[3] 陈倩,杜光,张代荣.儿童用药及其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5):593-597.[4] 李春霞, 黄山田.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