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色谱网首页-技术文章列表-富氢水分析气相色谱法

富氢水分析气相色谱法

2025年02月03日 11:55 来源:滕州中科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 检测意义

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中的溶解氢气(H₂)是其核心功能成分,需准确测定浓度以验证产品效果或质量控制。
典型应用场景

  • 富氢水生成设备(电解水机)的产氢效能测试。

  • 瓶装富氢水产品的质量监控。

  • 生物医学研究中氢气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验证。


2. 检测方法选择

(1) 气相色谱法(GC)

原理:通过顶空进样或直接进样分离氢气,利用高灵敏度氧化锆检测器(ZD)定量。
优点:灵敏度高(可达0.01 ppm)、准确性好,适合实验室精确分析。
推荐仪器配置

  • 色谱柱:分子筛填充柱(如5Å,内径2 mm×长度2 m),或PLOT-Q毛细管柱。

  • 检测器:ZD氧化锆(氢气 氧气响应信号强)。

  • 载气:高纯氩气或氮气(避免使用氦气,因氦与氢气热导率差异小)。

(2) 电化学传感器法

原理:基于氢气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产生电流信号。
优点:便携、快速(如手持式氢气检测仪),适合现场实时监测。
缺点:易受其他还原性气体(如CO、H₂S)干扰,需定期校准。

(3) 滴定法(亚甲蓝法)

原理:氢气与亚甲蓝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褪色反应,通过比色定量。
适用性:低成本,但操作繁琐,灵敏度较低(适用于高浓度样品)。


3. 气相色谱法(GC-TCD)操作流程

步骤1:样品采集与保存

  • 采样容器:使用密封性好的玻璃瓶(如顶空瓶),避免使用塑料瓶(氢气可能渗透损失)。

  • 快速封装:采样后立即密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氢气易逸散)。

  • 保存条件:4℃冷藏,24小时内分析完毕。

步骤2:顶空进样法(推荐)

  1. 顶空瓶预处理:注入5 mL富氢水样品,立即用丁基橡胶垫和铝盖密封。

  2. 平衡温度:将顶空瓶置于40~60℃水浴中平衡20~30分钟,使氢气充分逸入顶空气相。

  3. 进样参数

    • 进样针温度:80℃(防止水蒸气凝结)。

    • 顶空进样量:0.5~1 mL(根据仪器灵敏度调整)。

步骤3:色谱条件示例

  • 色谱柱:5Å分子筛填充柱,柱温50℃恒温。

  • 载气:高纯氮气,流速20 mL/min。

  • 检测器:TCD,温度120℃,电流100 mA。

  • 进样口温度:150℃。

步骤4:定量分析

  • 标准曲线法:配制系列浓度氢气饱和水(如0.5、1.0、2.0 ppm)制作标准曲线。

  • 外标法计算: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计算样品中氢气浓度。


4. 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氢气损失

    • 采样和分析全程避免剧烈摇动样品瓶。

    • 使用气密性注射器转移顶空气体。

  • 干扰排除

    • 分子筛柱需定期活化(350℃烘烤2小时),防止水蒸气或CO₂污染。

    • 若样品含其他气体(如O₂、N₂),需优化柱温或更换色谱柱(如PLOT-Q)。

  • 仪器校准

    • 每天开机后通入标准气体(如1 ppm H₂/N₂)校准基线。

    • 定期检查载气纯度(≥99.999%)。


5. 常见问题与解决

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案
无峰或信号弱顶空平衡时间不足延长平衡时间至30分钟,提高水浴温度至60℃。
峰形拖尾色谱柱老化或污染活化色谱柱或更换新柱。
重复性差顶空瓶密封不严更换丁基橡胶垫,检查瓶口完整性。
基线漂移载气流速不稳定检查气路压力,更换载气钢瓶。

6. 其他检测技术对比

方法灵敏度成本适用场景
GC-ZD高(0.01 ppm)实验室精确分析、标准认证
电化学传感器中(0.1 ppm)现场快速筛查、设备产氢实时监控
亚甲蓝滴定法低(1 ppm)极低教育资源或粗略定性

7. 相关标准参考

  • ISO 17234-2:2015:水质-氢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GB/T 31195-2014:高纯氢中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可参考氢气标定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方法:

  • 研发或质检:优先选择GC-ZD,确保数据准确性。

  • 生产现场监控:使用电化学传感器,快速反馈调节电解参数。

  • 教学或低成本检测:可尝试滴定法,但需注意误差控制。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