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中环氧乙烷气相色谱仪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应用
在315打假中,环氧乙烷气相色谱仪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检测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如下:
一些不良商家为降低成本,不按规范对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却在产品包装上虚假宣称经过环氧乙烷消毒;或者虽进行了灭菌,但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对使用者健康构成威胁。
检测依据
国家《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明确规定,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需≤10μg/g。
作用原理
样品预处理:将一次性卫生用品(如一次性内裤、卫生巾等)剪裁后进行萃取,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出来。
气相分离:通过色谱柱对环氧乙烷与其他成分进行快速分离。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定量: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准确测定环氧乙烷含量,其可以将环氧乙烷转化为离子流,通过检测离子流的强度来确定环氧乙烷的含量,误差可控制在μg级。
打假应用
检测虚假宣传:对于宣称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使用环氧乙烷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若检测出环氧乙烷残留量为零或低,与产品标注不符,则可判定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如315晚会曝光的河南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号称“EO灭菌”,实际未进行灭菌处理,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就能发现其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标注。
检测残留超标:对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随机抽检,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其环氧乙烷残留量。若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10μg/g,则产品不合格。例如在日常市场监管中,若发现某品牌卫生巾经检测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说明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氧乙烷灭菌环节控制不当,可能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环氧乙烷气相色谱仪为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打击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